<ins id="w1600"></ins>
  • <ins id="w1600"><video id="w1600"><optgroup id="w1600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<tr id="w1600"><small id="w1600"><delect id="w1600"></delect></small></tr>

    <output id="w1600"></output>

      息壤中文網

      下載
      字:
      關燈 護眼
      息壤中文網 > 鳳霸九天 > 第31章

      第31章

      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注冊),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并刷新頁面。
      皇后、皇儲既定,自皇帝登基以來,內政諸事纏繞,自德昭之死到現在,終于一切塵埃落定,都有了一個了結,雖然其中有不盡如人意處,但是畢竟已經沒有內憂?;实劢K于可以全力來對付外患了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此時,一切北伐遼國的準備都已經就緒,糧草、兵馬、輜重、后援都已經齊備。吸取前一次大軍過于集中,不夠靈活的失敗經驗,此次,決定兵分三路,實現自柴世宗以來收取幽云十六州的宿愿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朝堂上,文武百官都為著伐遼而激動,而唯一提出異議的,是丞相趙普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趙普出列的時候,心情不是不矛盾的。曾記當日與那個血氣方剛的寇準爭執時,他覺得自己已經變得冷漠。當今皇帝不是先皇,他早已經知道,因此上在朝堂上,他已經遠失當年的銳氣,他沒有為田仁朗的冤案而出頭,他拋棄秦王趙廷美而自保。然而今天,他又要逆龍鱗了。因為田仁朗也罷、趙廷美也罷,都只是犧牲一兩個人的事而已,他可以冷血他可以不管;而北伐,卻有可能對整個大宋的江山社稷、后世子孫而造成影響,他不能不開口說話。因為大宋江山,他也是一手參與建造的人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所以當趙普出列:“臣以為,北伐之舉,萬萬不可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曹彬看著趙普,他發現這兩年間的那個冷漠因循的老官僚消失了,昔年那個剛毅果斷未有能比的開國宰相趙普又回來了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皇帝微微不悅:“老丞相有何見解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趙普道:“陛下自翦平太原,懷徠閩、浙,混一諸夏,大振英聲,十年之間,遂臻廣濟。遠人不服,自古圣王置之度外,何足介意。竊慮邪諂之輩,蒙蔽睿聰,致興無名之師,深蹈不測之地。臣載披典籍,頗識前言,竊見漢武時主父偃、徐樂、嚴安所上書及唐相姚無崇獻明皇十事,忠言至論,可舉而行。伏望萬機之暇,一賜觀覽,其失未遠,雖悔可追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皇帝冷笑:“你這是將朕比作漢武明皇了?朕倒是覺得漢武有一句話說得不錯:凡犯我大漢天威者,雖遠必誅!幽云十六州,朕勢在必得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趙普叩首道:“昔年先皇在日,曾置府庫,言貯足七庫,贖買十六州。遼人貪財,則不動刀兵,唾手可得。若是遼人不許,則以此七府之財,招天下兵馬,再行攻打。此時國家初興,財力不足,一旦興兵,則國庫空虛,百姓受苦。且,遼國雖然主少事多,然有耶律休哥、韓德讓等名將,未可輕視。望陛下三思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皇帝淡淡笑道:“那依卿之見呢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趙普道:“臣倒有一個萬全之策。自今日起,望陛下精調御膳,保養圣躬,輕徭薄役,不興戰事,百姓能夠安居樂業,國家富庶。則將來必可見邊烽不警,外戶不扃,則外國小邦,自會率土歸仁,殊方異俗,相率響化,遼國獨將焉往?陛下計不出此,乃信邪謅之徒,謂契丹主少事多,所以用武,以中陛下之意。陛下樂禍求功,以為萬全,臣竊以為不可。伏愿陛下審其虛實,究其妄謬,正奸臣誤國之罪,罷將士伐燕之師?!?br />   
      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      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