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s id="w1600"></ins>
  • <ins id="w1600"><video id="w1600"><optgroup id="w1600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<tr id="w1600"><small id="w1600"><delect id="w1600"></delect></small></tr>

    <output id="w1600"></output>

      息壤中文網

      下載
      字:
      關燈 護眼
      息壤中文網 > 鳳霸九天 > 第67章

      第67章

      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注冊),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并刷新頁面。
      當王府諸妃在皇宮內領受臘八粥的時候,銀裝素裹的汴京城中,亦有無數貧苦難民,在瑟瑟寒風中領著官府派發的賑粥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自前年襄王元侃向太宗上表之后,朝庭在每年新春前后的一個月里,都會在城周四處地方設粥廠施粥舍衣,這也是一項德政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前些天下過一場大雨雪,天氣忽然變冷,宮中遣中使御賜城中孤老貧窮之人一千錢,以及米炭數百斤,人人均感戴皇恩浩蕩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元侃踏雪來到薜蘿別院,劉娥的房中早已經備好了暖炕,熏得一室春生。見著劉娥在炕上煨著酒,恰是一幅“綠蟻新焙酒,紅泥小火爐”的場景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服侍著元侃脫了裘服,兩人便在暖暖的炕上,一邊調笑,一邊搶酒喝。知道元侃素日在府中幾十大碟的嫌煩,劉娥今日只備了簡單小碟,那是四樣下酒小菜是花炊鵪子、羊舌簽、鴛鴦炸肚、五珍膾,再有四樣勸酒果子是雕花密煎、永嘉黃柑子、咸酸桃絲、陳公梨。元侃甚是喜歡,也不用銀著,只用手抓了一只羊舌簽來吃了,急得劉娥直叫:“莫把炕上弄得油汪汪的?!痹┮膊焕聿?,只顧哈哈大笑,越發不管不顧地胡鬧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鬧了一會兒,元侃才靜下來靠著軟榻,左手執著酒盞,右手擁著劉娥,笑道:“這等日子,神仙不換!怪不得人道:只羨鴛鴦不羨仙呢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劉娥靜靜地倚在他的懷中,此時聽得他如此說,抬頭笑道:“三郎今日遇上什么事了,怎么倒想起神仙的事來的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元侃笑道:“真真你這七竅玲瓏心,我有半點心事,都瞞不過你?!彼畔率种芯票K,嘆了一口氣,道:“前幾日劉美對我說,今年領賑的人中,蜀中來的難民格外多呢!我原也不在意。今天居然有一個蜀中來的狂生吳文賞叩闕上書,歷數蜀中諸官員貪酷,這倒也罷了,他居然還指摘朝庭的政令有過,說蜀中專設的博買務害民無數,理應立刻取消。父皇聽了雖然大怒,卻也說是書生意氣,只將他杖責,轟了出去。只是想著前些時候張詠也同我說,蜀民有怨,請我上書父皇,只是……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劉娥自然明白他這一句只是后面的意思:“只是蜀中原是吳王的藩地,你不便擅加插手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元侃嘆了一口氣:“正是。想那年我上書父皇開倉賑濟京中貧民,這事兒便年年得我辦理了。那時候便得罪了二哥,跟我別扭了好幾年,我回什么駁什么。我倒罷了,倒累得跟我走得近的幾名官員給尋事下貶了。直到二哥死后,我才陸續把他們給弄回來。這也是我以前不懂得做事的緣故,如今再為這個事跟五弟對上,實在是不必了。那會兒二哥還看我是個弟弟不懂事,肯容讓幾分。但五弟又向來是個狂性子,只怕更要疑心我與他作對,挑他的不是,豈非又傷兄弟情份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劉娥輕輕嘆了一口氣:“你們天潢貴胄,做件事也得這么左右為難的,叫底下的人,做事就更難了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元侃將身子向后倚過去,嘆道:“那個狂生吳文賞,告的頭一名就是彭山縣令齊元振貪臟虐民。這個齊元振本是五弟府中放出來的,去年述職考政卻是優等,還特別領了朝庭的獎勵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劉娥好奇道:“既然是述職考政優等,怎么會被人告,卻不知這述職考政是怎么考出來的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元侃笑道:“今年有吳文賞告他,他可得不了優等了。述職考政,無非考的是今年歲入有否增加,治地太平否之類的。歲入每年入戶部有記載的,治地上若無有大訴訟,那便是太平了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劉娥冷笑道:“倘若述職考政只考這些,那倒容易了。比如農戶租地,一年的收成原是要三成交皇糧,下面縣令便改成六成七成,橫豎百姓認不得朝庭的政令。這樣搶了租子,在朝庭面前增了歲入,自己卻也收得銅錢滿倉,百姓餓死,卻有誰理?那訟案更簡單,衙門里不管有理沒理,先交錢再打官司,層層剝皮,誰敢上衙門打官司去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元侃笑了:“怎么你這話,倒象是今日吳文賞的口氣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劉娥怔怔地道:“我們家,就是這么逃難出來的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元侃收斂了笑容,抱住了劉娥道:“別想這事兒了。我過幾日,找機會跟五弟提一下,讓他自己小心點兒。若是他自己上書,那就兩全了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劉娥回過神來,笑道:“你看我說哪里去了,盡提這些不開心的事做什么呢!我想這些事朝中宰相大臣總會看到的吧,官家若是知道了蜀中情景,必會下恩旨的?!痹┮残α?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不覺得冬去春來,元侃原是想將這件事提醒一下吳王元杰的,只是過年前后,吳王一直忙著在修建自己的園子,要蓋一座萬卷藏書樓,又叫了京中有名的山園匠來,到太湖等地運來太湖石修建假山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幾個皇子中,就數性情吳王元杰最為穎悟好學,他府中詞人墨客最多,隔些時日便研究出一些文集辭書出來,他自己本人詞賦最好,而且工于書法,不論草、隸、飛白都是名重一時。平時皇室盛宴,總是吳王得的頭彩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太宗自己也好文,每日里雖然政務繁忙,但是每日猶要親自看上三卷《太平總覽》,便是政事太忙而實在無暇,也要抽空補上。諸皇子也不免學著皇帝的樣子日日要開卷有益。他又最好寫飛白之書,元杰的書法最佳,最能投皇帝所好,因此上平日越發地在這方面上心了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吳王府這一次的大興土木重修花園,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,就是那在防水防火防蛀下了最大功夫的萬卷藏書樓,書樓四周一帶清流繞過,本為防火,沿著水流一帶修筑亭臺樓閣,卻更襯書樓的雅致。書樓前面,卻都是用萬里之外運來的太湖石堆成假山,錯落有致,迂回環繞,似近實遠。書樓中貯著自魏晉以來的各名家書貼,善本孤本書籍等近二萬卷,堪稱為京城第一。
      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      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