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注冊),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并刷新頁面。
說話間又將近歲末,皇后郭氏的嫂嫂進宮謁見皇后。郭后為人一向簡樸,郭氏家族的眷屬進宮謁見時,若是有人衣服過于奢華,她必然不悅。因此上誰也不敢華服見皇后,便是宮中嬪妃,見郭后時,也不敢打扮得觥?
此次,郭后之父郭守文早已經亡故,長兄郭崇德承了官職,這次郭崇德之到進宮,郭后也是很高興,忙問了家中事務。太夫人梁氏年事已高,近來也不常走動了,素日也都是郭少夫人進宮問安傳訊。
此時便說起郭崇德的長子郭承壽,今年已經十七歲了,卻也正是打算要在今年新春成親。郭后聽聞十分高興,忙細細地問了女家的情況,又叫人備了禮物準備賜下。
郭少夫人忙起身謝過,一邊奉承著皇后,說了半日,見皇后臉色甚好,這才吞吞吐吐地說出來意來,卻原來郭崇德夫妻,見了前幾月劉美成親時的盛況,便想托皇后向真宗請旨,比照著這樣兒,也同樣辦一個御賜的婚姻盛況。
這邊郭少夫人笑道:“娘娘是知道的,老爺子生前立下家規,子弟為官者除俸祿外,不取分文。外頭瞧著咱們是皇親國戚的,個個伸手,殊不知家里精窮了。這門婚事若辦得儉省了,文武百官面上不好看,也給娘娘丟人。先頭太宗皇帝在時,也是曾經恩典給昭成太子的岳家李謙溥賜錢辦過婚事,有過舊例。再說,咱們哪怕是拿三五萬的銀子來辦,到底比不得圣上恩典的體面。且如今娘娘是正宮皇后,咱們自然也不能叫個銀匠給比下去了?!?br />
郭后不聽這話猶可,一聽之下中刺著痛處,頓時冷笑道:“你在這里說了一大串子的話,我倒聽出來了,你這里哭窮求恩的,無非是看著劉美成親,眼饞了,也想依樣畫葫蘆罷了!”
郭少夫人正想說一聲:“娘娘圣明!”還未說完,郭后已經是啐了一聲,道:“我的祖父,在后周太祖時,就是護圣軍使;我的父親是大將軍,隨太祖太宗皇帝平過后蜀定過南唐征過北漢打過契丹,支唐河大戰打得遼人聞風喪膽。太宗皇帝賜謚號忠武,追封譙王。我們郭家世代將門,我的母親梁家亦是書禮世家,我是中宮皇后,天下誰不敬仰。不承想到了你們手中,好的不學,竟要去學那銀匠的暴發。你倒是從那南山的北屯里出來的?見著人家多擺幾桌酒,多置幾件金器,就哭著喊著要學人家的樣兒?沒得丟盡我們郭家的臉面!”
一席話罵得郭少夫人撲通一聲跪在地上,嚇得磕頭道:“娘娘息怒,原是臣妾的無知,臣妾再也不敢了?!?br />
郭后一番話罵下來,自己亦是氣得滿臉通紅雙目含淚,侍女鶯兒忙捧下茶來,郭后就她手中喝了一口,這才慢慢地緩下氣來,恨聲道:“你也是世家之婦,怎么這般眼淺。我這罵的也不是止是你,我也知道,這斷乎不是你一個人的主意。我這三個兄弟,竟是沒一個爭氣的。我在宮里拼死拼活的捱著,你們倒在外頭學人家這般小眉小眼的,你們給我爭點氣罷,縱不能給我長臉,也別叫我添堵生氣,以后的日子長著呢!”
鶯兒看著郭后的臉色,這才上前扶起郭少夫人道:“少夫人,娘娘的話,您可聽明白了?!?br />
郭少夫人連連點頭:“是是是,我明白了?!?br />
鶯兒含笑道:“您還是沒明白呢!小殿下如今六歲了,娘娘一心教養皇子,哪里有空去同那些個后宮的無知妃嬪們計較!”
郭少夫人恍然大悟:“是,臣妾全明白了。臣妾這就回去把娘娘的意思轉告他們,咱們郭家家風,原是簡樸重德,倒不在乎外頭這些虛好看的?!?br />
郭后長長地吁了一口氣:“罷了,婚事——終究還是要辦的。鶯兒,吩咐皇城司撥五萬給承壽辦婚事。不必驚動別人,就從我的脂粉錢里頭扣罷?!?br />
鶯兒忙應了一聲,郭少夫人不承想還有這份恩典,含淚跪下磕頭道:“臣妾代臣子多謝娘娘的恩典。臣妾等一定牢記娘娘的教誨,絕不敢再讓娘娘生氣了?!?br />
劉府郭府,兩邊的喜事只相差了幾個月,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光。郭氏族人這邊婚事固然低調,這邊卻不斷地宣揚郭后自出脂粉錢為娘家人辦喜事,不費國庫的賢德。恰是對比前幾個月劉美婚事的張揚,令得京中官員,不由地將兩處比較了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