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s id="w1600"></ins>
  • <ins id="w1600"><video id="w1600"><optgroup id="w1600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<tr id="w1600"><small id="w1600"><delect id="w1600"></delect></small></tr>

    <output id="w1600"></output>

      息壤中文網

      下載
      字:
      關燈 護眼
      息壤中文網 > 鳳霸九天 > 第38章

      第38章

      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注冊),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并刷新頁面。
      自真宗親征澶州,幾番交戰,頗有小勝,與遼軍形成僵持之局。再加上上次蕭撻覽探營被床子弩所傷,遼軍懾于宋營弩弓的威力,也不敢太過逼近。眼看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,遼軍深入宋國腹地,糧草供給線漫長,寇準又采取堅壁清野的辦法,遼軍一路所進州縣,糧草都已經搬光。原本遼軍并非一路過關攻城而來,而是一路縱深到底,因此初期邊關各鎮都未及分兵,及至真宗親征澶州,全國各地駐軍重鎮都派出勤王軍,陸續向澶州進發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蕭太后進退兩難,只得打出手中的一張秘密牌來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一日,真宗正在帳中,寇準報上來:“稟陛下,遼軍派來王繼忠求見陛下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真宗哦了一聲,道:“原來是他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真宗于王繼忠自然不陌生,他是真宗在蕃邸時的舊臣,真宗十五歲開府之時,就已經侍候真宗了。真宗登基,王繼忠升為定州知州。去年也就是咸平六年四月中,王繼忠與王超、桑贊領兵戰遼,結果王超、桑贊臨陣退師,王繼忠雖然力戰,但還是被蕭撻凜所俘。真宗初以為王繼忠已經戰死,甚為傷感,下旨追封大同軍節度使及侍中,蔭封其三子官位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誰知道今年十月中,就在真宗于親征還是遷都的猶豫之中時,竟然接到了王繼忠送來的議和信,才知道他戰敗未死,竟然已被蕭太后招降,封其為戶部侍郎,又賜宗室之女為妻,更賜其遼國國姓為耶律,改名顯忠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此時王繼忠卻是代表著遼國前來和談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早在真宗出征之前,王繼忠就已經受蕭太后之命,通過莫州守將石普,遞上和談的折子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真宗曾把王繼忠的折子拿給宰相看過,數千年來,各國對于戰爭的看法雖然各不相同,卻也是有一點是相同的,所謂戰爭,也不過是兩國之間的利益關系用經濟已經無法解決時,才會發生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當年太祖趙匡胤在取下江南之后,得獲南唐府庫,親自賜封,并說:“待一統天下之后,將以此府庫之財贖回幽云十六州。如若不能贖回,則以此府庫之財,作為攻打幽云十六州的軍費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太宗晚年,因為急于收回幽云十六州,不顧宰相趙普的勸說,發動了雍熙北伐之戰。這一戰不但沒能取得幽云十六州,反而令得宋軍元氣大戰,國庫空虛。河北一帶,因為征兵過多,幾乎田地無人耕種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真宗于親征前,便與重臣們有過統一,以當前國力尚未恢復,實是無力收回幽云十六州。雖然遼國先提出和議。但真宗不愿先開口言和,以為這是示弱,所以才接受親征提議,也有向遼證明大宋并非一味軟弱之意。遼軍深入,宋軍以逸待勞,各地勤王之師不日將來,縱然是和談,也要先打幾個勝戰,以戰促主,才是良策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便是一力主戰的寇準,當年在太宗皇帝之時,亦曾說過這樣的話:“唐朝的宋璟不獎賞邊疆戰功,最終形成開元年間的太平安寧。臣以為邊境的武臣求取功勞而招來禍患,才是深可鑒戒的事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此時真宗御駕親征,連獲勝戰,亦是已經達到以戰促和的目地了。遼軍果然按耐不住,先行派出議和使者,這一次議和,宋軍已經先占了上風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真宗接見了王繼忠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王繼忠一進宮帳,便跪伏在地,哽咽道:“罪臣萬不料今生今世,仍能有幸重見天顏,實是惶恐無地??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真宗和顏悅色地令其平身,問道:“朕現在該是稱你為耶律顯忠了吧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當時大宋開國不過數十年,五代十國時的遺風猶在,臣子們朝秦暮楚,所念及的不過是故主恩情厚薄,倒沒有多少國與族的不共戴天。象馮道似的事奉五朝十帝,非但不以為恥,反引以為榮。當年楊業曾經是后漢之臣,后投效大宋,卻并非忠臣不事二主,陳家谷兵敗后絕食,重多的是報效太宗皇帝的知遇之恩而已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王繼忠聽了真宗此言,不禁淚流滿面,跪地悲聲道:“罪臣有負圣恩,但罪臣今生今世,絕不做有負官家之事。蒼天可鑒,罪臣雖投遼邦,仍然心懷故主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真宗暗暗點頭,王繼忠十幾歲上就跟了他,十幾年下來來也算得故主情深。此番王繼忠前來和議,他并沒有一開口就問罪他投敵之事,反而有意擠兌他一下,便是試探對王繼忠仍能夠控制幾分。見王繼忠依然是舊主態度,心里便有些把握了,便溫言道:“你既有此心,也不枉朕與你君臣一場,起來賜座罷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王繼忠恭敬地謝恩后坐下,才道:“去年罪臣與蕭撻覽作戰,孤軍奮戰至最后,重傷被虜。本想一死殉國,誰知遼人防范甚嚴,一時不得便死。此后被押送到上京,蕭太后與我三番長談,罪臣與她訂下約定,臣終此一生,只為宋遼和議出力,決不為與大宋交戰出力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真宗眉毛一挑:“哦,蕭太后到底與你說了些什么,能讓你就此棄宋投遼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王繼忠嘆了一口氣:“蕭太后確是女主英杰,她說的話并不能招攬臣??墒浅紖s因此悟到,臣縱死,也于國無補,臣活著,才能夠繼續為皇上、為大宋效力!”
         
      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      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