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s id="w1600"></ins>
  • <ins id="w1600"><video id="w1600"><optgroup id="w1600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<tr id="w1600"><small id="w1600"><delect id="w1600"></delect></small></tr>

    <output id="w1600"></output>

      息壤中文網

      下載
      字:
      關燈 護眼
      息壤中文網 > 鳳霸九天 > 第40章

      第40章

      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注冊),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并刷新頁面。
      出了宮帳,寇準憤憤地道:“老相爺,你何以阻止下官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點了點頭道:“你到我營帳里說話罷!”寇準無奈,只得隨畢士安離開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寇準為人,本就桀驁不馴,當年在先帝太宗面前,尚還心有敬畏,當今天子為人性情謙和,更添了他幾分傲性。滿朝文武唯一能令他稍作退讓的,也只有畢士安了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真宗為開封府尹時,畢士安便為開封判輔佐,真宗為皇太子,畢士安則接替真宗為開封府尹,真宗繼位,畢士安則先后輔佐呂端、李沆為副相,精通政務善于處事為人老道,深得真宗倚重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照說寇準的脾氣,那是見誰頂誰,不過奇異的是這么多年來一直也有人欣賞他的脾氣,畢士安就是其中的一個。先皇太宗皇帝臨終前將寇準貶職,真宗繼位之后,宰相呂端與寇準脾性不太合,也沒特別地想起他來,呂端告病后,李沆繼位為相。畢士安便提起寇準來,這才召寇準回京。李沆去世后,真宗便打算起用畢士安為相,不料畢士安卻極力舉薦寇準,真宗以為寇準好剛使氣,畢士安多次勸說,這才使得真宗打消顧慮,準備起用寇準為相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不料剛剛準備任寇準為相,寇準便卷進一樁謀反案中去了。有人密告寇準結交安王元杰圖謀不軌,寇準險些被陷下獄。又是畢士安出面力保,并親自過問此案,為寇準洗清冤清,并將誣告者處死。直至這番遼人入侵,畢士安再度力薦寇準,真宗下旨令畢士安與寇準同時為相,畢士安位居寇準之上,卻并不十分插手,任由寇準處置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有了前后這多次的恩遇提攜,寇準對于畢士安十分感激敬重,再加上畢士安為人持重,思慮深遠,雖然出言不多,但是偶發一言,卻正是寇準所不足之處,令寇準也不禁為之畏服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因引寇準雖然心有疑惑,卻還是忍了下去,跟著畢士安進了他的營帳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年紀已老,走了這幾步便有些喘息,寇準忙扶他坐下,才道:“老相爺,您現在可以說了吧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遞給他一疊的卷宗,道:“寇準,你先看看這個吧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寇準將信將疑地看了畢士安一眼,坐下來看著那疊卷宗,越看臉色越是難看,看完了,抬起頭來道:“這,真的到了這步田地嗎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嘆了一口氣道:“寇準,你天縱奇才,遠在我之上,因此我數次全力薦你為相,不管做任何事情,我都全力支持你。年輕人血氣方剛,一心建功立業,我也年輕過,自然都能明白??墒窍然蕛纱伪狈?,已經耗盡了大宋的元氣。你可知河北一帶,連耕種的壯年農夫都找不出來了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寇準道:“那以老相爺之見呢?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搖了搖頭,道:“我能有什么見識,只不過當年我曾有幸聆聽老丞相趙普談北疆之事,確是極有道理。他曾說:觀歷朝歷代的各國相處之道,若能以財帛平息,便兵戈不興。只有用金錢解決不了的糾紛,才會發生戰爭。秦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何等威風,猶有筑長城防匈奴之舉;隋煬帝遠征高麗,以致于財盡民怨失了江山。北方部族的侵擾,并非自我朝始,亦不會自我朝而結束。歷朝歷代以來,中原安定,則北國不犯,中原板蕩,則北方騎兵大舉南下。自唐末以來百余年戰爭不息,直至我大宋立國,百姓方有這太平日子。立國之本,以民為貴,戰亂連年,非是國家的祥兆。他認為我們只消得在邊關一帶,加強防護。城高河深,契丹人都是騎兵,難以進攻。中原地大物博,只消得有幾十年的太平日子,國自然富,民自然強。遼人南下若是無所得,北方苦寒,必為爭奪水草而自相殘殺,我們自可得漁人之利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寇準道:“對,此番蕭太后急著議和,亦是看到了這一點,我們何不借此逼他們達成我們的目地?!?br />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欲要說話,忽然只覺得一陣心悸,伏下身去喘息半晌??軠始泵ι锨胺鲎镜溃骸袄舷酄?、老相爺——”只覺得手上扶住的這個老人衰弱無比,那一頭白發此刻瞧上來格外地令人心驚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喘息住了,才道:“寇準啊,和議和議,雙方必然有所和解,方才議得成??!你一點余地都不留給別人,那這戰就停不下來了。就算簽了協定,也保不長??!蕭太后雖老,遼帝還年輕??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寇準不服道:“老相爺的意思,還是主和了?只是好不容易御駕親征,才落得個這么一點成果,下官實不甘心,下官不能附議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看著他,緩緩地道:“你必須附議。你可知道,軍中已經有人傳言,說你寇準挾主邀功,希圖久掌兵權,所以不允和議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寇準一聽,只覺得一股血氣涌上,怒道:“這是誹謗!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 畢士安嘆:“我知你知,這是誹謗,但是既有此言,五代十國挾兵弄權的事太多,本朝最忌這個??軠拾?,你的性子太烈,有我一日,我有時候還能夠阻止一下你,另外官家還能聽得進我幾句倚老賣老的話。我只怕我去了之后,你處處要強,這樣的誹謗會不止一個??!如今和議已定,你不要再堅持了!”
      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      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