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注冊),舉報后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并刷新頁面。
離了儀鳳閣,戴太妃坐在步輦里,行在幽暗的宮巷之中,嘴角含笑,右手習慣性地撫著左腕。她的左腕上,常年戴著一只真宗當年賜下的金絲玉鐲,方才已經送給了靈公主。
靈公主,才是她這一番舉動的最大原因。
太妃戴氏,已經在這深宮里數十年了。如今算起來,她在宮中的資歷,只怕是最久的了,她見過真宗朝后宮所有的爭斗,都發生在她的身邊。
三皇子的死,打懵了她,也打醒了她。她除了痛哭之外,竟對所有的事都無能為力。當命運降落在她的身上時,她還蒙昧無知,等她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時,一切都已經回天無力。
她只有一次次地告訴自己,一切都是命,她一個卑若塵土的侍女,沒有足夠的福氣擁有一個皇子。她有什么資格象皇后那樣,在天下人面前,攜著自己的皇子,接受萬民朝賀,她不配呢!從皇后看似和藹卻凌然在上的神情里,從和她一起陪嫁進來的其他侍女輕蔑嫉妒的眼神里,她恨不得把自己瑟縮成極小,好不礙了別人的眼睛。
一個單純柔弱的小女子,在悲劇降臨的時候才真正看清楚自己身處的環境。而她除了認命,別無他途,她甚至連猜測都不敢,那樣大逆不道的想法在她的腦海中一閃而過,也足以把她嚇得大汗淋漓。
她并非生來就懦弱無能,但是多年來,她接觸的永遠是比她聰明比她能干的人,她什么都比不過人家,從小到大,總是多做多錯,不忍小忿的結果永遠招來大辱,吃過大虧小虧無數,到后來她學乖了。除了閉起自己的嘴巴,除了退讓忍耐,她還能做什么。
所以她她懦弱她無能她卑若塵土,可是她親眼見后宮多少佳麗,眼看她得寵,眼看她失勢,眼看她用盡心機,眼看她回天無力……有多少聰明的厲害的能干的女人,最終無聲無息的淹沒在這深宮內苑之中。
而戴氏,作為曾經生過皇子的妃嬪,在郭后手中安然無恙;作為曾被郭后庇護著的人,在劉后手中依然安穩。無他,實在是因為她太過無聲無息,在后宮的百花爭艷中,如同一株雜草般進不了別人的眼中,無謂讓別人因她而浪費腦子。
戴氏就這樣在后宮無聲無息地生存著,分羹吃肉,吃剩的最后一塊總也輪得到她,大伙兒都提升封號,也能夠捎帶上她。
她活著,可在別人的眼中,沒有任何存在感。她活著,可是在她自己的感覺中,活著與死了卻也沒有多少分別。
自從三皇子死了之后,這二十幾年里,她每天睜開眼睛,從天亮開始盼著天黑快點到來,天黑了,夜時睜著眼睛數著星星,盼著天快點亮,日子就在毫無目地的等待中過去。
她不求這個世間上有人愛她,有人為她付出;更可悲的是,就算她想付出也無可人付出,就算她想等待也無人可期待。
先帝在世時,生活于她雖然再沒有陽光,卻還總存著一點指望,每年的大節大慶,她總還可以遠遠地看一看那個人。先帝去后,連這點指望也沒有了。
日子于她,只有茫然中盼望快快過去,卻沒有將來。白天,數著日晷一寸寸地過;夜里,聽著銅壺一滴滴地過。
這種等待唯一的走向是——等死!
直到那一天,靈公主追著一只小貓,追進了她的院中。那一身火紅的衣服,燒灼了她的眼睛,燒進了她的心里。原來眼前并非只是一片灰暗,還有一縷火紅;原來深宮中并非死寂,還有這樣一個活潑潑的小生命存在。
她痛哭失聲,她看到了自己干了二十多年的眼睛有了淚水,她聽到了自己的心仍然在跳,她第一次主動走出自己的宮院,生平第一次,為自己籌謀一件事情。
她知道李順容的事,她看著那個溫柔懦弱的小女子,如同看到了自己的當年。她跨出那一步,主動去招呼李順容,一半是為了靈公主,另一半,卻也似乎是為了當年的自己。當年的她,若是有人肯拉她一把,也許她這一輩子會活得不同。
她在深宮數十年,已經見得太多太多,她知道只有離開深宮,才能使籠罩在李順容母女頭上的陰影散去。
走出儀鳳閣的時候,她有了一個妹妹,還有了一個義女。
她求得不多,從今以后,活著有人說話,死了有人送葬。讓她不至于感覺到雖然她還活著,卻是活在墳墓里。
為了這一點點微小的愿望,她愿意做出平生最勇敢的事情來。